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,廣州開發區的建設也并非一蹴而就。
從最基礎的路基鋪設開始,城區的骨架逐漸清晰,帶來了人流、物流、信息流的聚集,促進了一個個組團板塊的崛起。修路建橋、架線設網、植樹造林、開渠引水……每一個建設項目,宛如交響樂中不可或缺的音符,它們相互交織、和諧共鳴,共同奏響開發區40年發展的樂章。
本期,科學城集團總工程師黃魏然娓娓道來一條大道、一脈河流與一座書院的故事。它們的建設修繕過程,雖然沒有建設摩天大樓直沖云霄般震撼,卻折射出細膩入微的人文關懷,映照著自然與文明的和諧共生。
【一條大道】邊拆邊建,擴開“華山一條路”
20世紀90年代初,隨著企業紛紛落戶,廣州開發區土地資源緊張的問題逐漸顯現,迫切需要尋找新的發展空間,擴張版圖。最后,增城永和鎮因地理區位好、開發成本低,從眾多候選地點中脫穎而出。
1993年11月18日,廣州開發區管委會與當時的增城縣永和鎮政府簽署“合作開發永和經濟區協議書”。這一天,永順大道奠基動工,吹響了開發永和的號角。
永順大道對于廣州開發區而言,遠遠超越了一條路的簡單定義。
它不僅是黃埔區實施“東進”戰略的前沿地帶,更是永和、長嶺片區對外交通聯通的關鍵紐帶。然而,這樣一條“交通大動脈”,卻是“華山一條道”。隨著區域經濟的蓬勃發展,原來狹窄的公路條件,已經難以承載日益增長的車流量。
2005年,永順大道的改擴建工程(嶺頭至廣汕路)由廣州東進新區開發有限公司代建(以下簡稱“東進公司”,為科學城集團下屬公司),這也是黃魏然來到東進公司后經手主導的第一個項目。
“當我們進入現場的時候,看到兩邊都是民宅,周邊的企業沿路而生,有很多污染企業,像電鍍廠、不銹鋼廠等等,必須進行拆除”,黃魏然說,別看當時的永順大道只有4公里左右,涉及的產權問題和拆遷安置補償情況相當復雜。
他還記得,橋邊有一棟特殊的房子,這戶人始終不同意拆遷。面對這種情況,思想工作非常難做,但因國有企業職責之所在,必須妥善解決問題。他們主動溝通,站在群眾的角度思考,最后經過合法程序合理安置這戶人家,圓滿解決了后顧之憂。
在短短兩年時間里,永順大道改擴建工程“一邊拆,一邊建”,在高效協調與人文關懷中并行。他們與拆遷戶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溝通,贏得了本地居民的廣泛理解和支持,同時搶抓工程進度,通過精心規劃和科學管理,顯著提升了施工效率。
如今,永順大道車流如織,高樓林立,成為廣州開發區發展的縮影。再回顧這段充滿挑戰與奮斗的歷程,黃魏然依然感嘆“不容易”。
【一脈河流】回歸自然,打造幸福南崗河
沿著永順大道悠然騎行,聆聽南崗河潺潺的流水聲,道路與河流在這座城市的脈絡中和諧交織,共同繪就出一幅幸福畫卷。黃魏然對這條騎行路線情有獨鐘,他親歷了南崗河的水環境治理工作,心中充滿了對這片土地的熱愛。
南崗河被譽為黃埔的“母親河”,背山、穿城、面海,是大灣區嶺南水系的縮影。然而,曾幾何時,這條河流的水生態環境一度惡化,水質降至劣V類,治理工作勢在必行。
2007年,東進公司負責南崗河整治工程項目。南崗河河道淤塞,上游多發山洪,中游時常內澇,下游常有風暴潮,構成了施工過程中的多重挑戰。
黃魏然回憶,當時大雨連綿,城市內澇形勢嚴峻,南崗河水位飆升。工程隊與時間賽跑進行搶險,啟動應急預案,全力推進圍堰工作,確保橋梁的安全和工程質量不受影響。
魚翔淺底、碧水暢流,南崗河的野趣,是獨有的自然韻味。南崗河整治工程摒棄了傳統的河堤硬化方法,獨具匠心地使用了“干砌法”,以無砂漿的砌石工藝,為各種植被提供了生長的空間。它們可以在河岸上自由扎根,深入土地,讓河堤與周圍的自然環境和諧共生,形成獨特的山溪型河流自然生態景觀。
“當時有個新聞報道,鏡頭一轉到南崗河說,‘你看這里很原生態,不像被整治過,這是河涌水利建設的最高標準。’聽到這句話,我心里很甜。”黃魏然說。在那個瞬間,所有經歷的艱辛與挑戰,仿佛都化作了過眼云煙,成就感油然而生。
2022年4月,南崗河作為廣東省唯一入選的河流,躋身全國首批幸福河湖建設項目。科學城集團作為這一重要項目的建設者,與有榮焉。
【一座書院】修舊如舊,玉巖書院重煥生命力
重溯40年,科學城集團參與廣州開發區的建設項目數不勝數,一個個嶄新的重點項目如同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,展示著現代城市的活力與繁榮。同時,集團也承擔起了歷史建筑的保護與修復的重任,讓這些古老的建筑重煥生命力,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。“新”與“老”的和諧共鳴,每一塊磚瓦都仿佛訴說著時光的故事,每一道梁柱都承載著歷史的厚重。
在廣州開發區、黃埔區,始建于南宋的玉巖書院,是廣州現存最早的古書院,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。無數文人墨客、官僚名流慕名,留下許多石刻和墨寶,堪稱一座歷史寶庫。
自2013年起,黃埔對玉巖書院進行封閉式修繕,東進公司負責代建管理。在為期4年的修繕期間,一共對書院內的余慶樓、玉巖堂、種德庵等13個單體進行修繕,涉及墻體糾偏、木結構修繕、裝飾構件如灰塑、封檐板等,并增加了消防、安防、防雷、照明等附屬工程對文物建筑進行保護。
黃魏然全身心投入到了這項充滿挑戰的修復工程中。“這個項目最大的難度在于實現修舊如舊。書院老化得很嚴重,主體建筑木結構有蟲蛀,還有漏水,存在著沉降等種種情況,修繕起來要特別小心”,他說。
在整個修復過程中,團隊堅持采用傳統工藝,盡力恢復書院的原貌。如今,這座書院不僅在外觀上恢復了昔日的輝煌,更是承載了深厚的文化底蘊。“我們對此非常滿意”,黃魏然點點頭道。
如今,當人們再次踏上永順大道,沿著南崗河騎行,走進玉巖書院,不僅能感受到這里的發展和變化,更能體會到這里的歷史和文化。這些故事,如同一曲悠長的交響樂,訴說著過去,展望著未來,激勵著我們每一個人,為這片土地的明天繼續努力,繼續前行。
【寄語】
我們科城人的精神氣質,是能精準提出問題,能專業、高效地將事情做成。努力的過程非常辛苦,要克服很多困難,甚至不可避免做了很多無用功,但最終我們能干成事,我們既有“舉手摘星”的勇氣,也有“腳踏實地”的堅定。當用心去做每一件事情,帶著夢想去完成它,成就了公司,也最終成就了自己。
——黃魏然 科學城(廣州)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